环球观热点:昆明丰宁街道党建引领普法强基 为老旧小区注入“源头活水”
- 来源:昆明日报-掌上春城
- 时间:2023-06-26 01:47:14
自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,为着力破解治安案件高发、矛盾纠纷隐患多发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高等热点难点问题,昆明市五华区虹山中路社区坚持问题导向、突出精准普法,通过普法助力老旧小区“微改造”,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,脏乱“老破小”变身温馨“小庭院”,居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不断增强,平安虹山建设取得新的进展。
普法机制更加完善
按照“向谁普、谁来普、普什么、怎么普、成效如何检验”的工作思路,虹山中路社区将法治宣传教育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,全面提升平安社区、法治社区建设水平。
【资料图】
健全完善普法队伍。社区成立了由社区书记为组长的普法强基专项工作组,整合社区、派出所、司法所等部门人员,按照“党建引领、多网合一”纳入五级网格,形成工作合力、充实网格触角。上下联动精准普法。按照挂片包社区的普法工作要求,市、区、街道专项工作队下沉帮扶,围绕老旧小区改造、环境改善、防范电信诈骗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精准普法,各级工作队下沉社区7次,开展专项普法13次,不断引导居民群众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,营造人人争做知法明理的良好氛围。党员群众合力普法。社区将党员、社区干部、社区专干、社区民警、辅警以及楼栋长等各种资源力量整合,发展为专兼职网格员,将“双报告双服务双报到”党员、小区楼栋长、城中村和农村小组长、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综治工作的负责人发展为专兼职网格员。活动以来,累计“双报到双报告”党员240多人参与普法47余次;积极发动群众参与专项普法行动,发动群众600余人参与普法工作。
宜居环境更加优美
社区充分发挥社会群团组织功能,为促进邻里和睦,增强社区凝聚力,在提高社区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,形成上下齐抓共管、精准施策施治的专项普法良好局面。
小区有了“香绿美”。以前,虹山新村等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恶劣,居民群众怨声载道,矛盾纠纷问题严重,法治意识淡薄。通过普法强基进小区,精准普法,提高了居民的法治意识,放大老旧小区改造的最大同心圆,连续实施5轮“微改造”,社区有了专门停车场、健康步道,绿美小区、绿美楼栋随处可见,曾经无人问津的老旧房子变成市场角逐的热门房源。
物业有了“红管家”。长期以来,虹山中路社区里的一些老旧小区处于无物业状态。社区党委组织居民群众反复多轮普法、协商议事,引入云智物业,使老旧小区有了专业“红管家”,并成功创建为市级“红色物业”。如今的虹山新村绿草如茵、道路整洁、出行通畅、风气文明。同时,在改造中注意保留历史文化印记,留下了虹山记忆,留住了乡愁。
养老有了“心依靠”。虹山新村的留守老人、低收入群众等困难群众较多。一方面,社区联合各级普法专项工作队,对有赡养义务的子女进行“点对点”“一对一”的精准普法,引导劝诫子女做好老人日常生活的照料。另一方面,社区开办了“爱心食堂”,为30名孤寡空巢老人提供“定制服务”,为10位低保老人提供免费午餐。另外,小区还设置了“爱心理发”“爱心修鞋”等便民服务点,尊老敬老的良好风气蔚然成风。社区先后获得省级城乡治理示范社区、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等称号。
平安成效更加凸显
为迅速把普法工作全面铺开,辐射进每一个家庭和个人,社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纽带作用,调动驻辖区企事业单位参与普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以点带面,点面结合,打好普法“组合拳”。
小区有了“不闭户”。针对无物业、无主管部门、无人防技防实施的“三无”小区,入室盗窃、偷窃电动车等案件频发等治安环境的突出问题。按照政府大部分补助、居民象征性出资的原则,社区党委通过普法进小区、居民议事解难题的方式,持续推动智能门禁、智能安防建设,社区治安环境得到了根本性转变,已连续900余天未发生入室盗窃等刑事案件。如今的虹山新村从“不设防”变为“不闭户”。
矛盾纠纷化解在“微网格”。按照管理网格化、服务精细化的原则,将3个管理网格细化成12个微网格,制定《楼栋长制度》,配强网格治理力量,将党的领导落实到城市治理最小单元。通过普法强基活动,化解矛盾纠纷22件,做到小事不出小区,大事不出社区,引导居民有事找社区,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微网格。
群防群治筑“根基”。社区党委建立志愿巡逻积分兑换机制,形成了由党员、居民骨干、楼栋长等老年人参与的“虹山大妈”志愿巡逻服务队伍,筑牢“平安虹山”的根基。同时,加大法治文化宣传,开设普法强基宣传专栏,开展“电诈”宣传进小区、消防安全宣传等活动,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,打造“虹山好人”展示墙,建设亲民化“虹阳广场”,举办篮球赛、法律知识比赛,丰富群众文化内涵、提升感染力。
下一步,虹山中路社区将继续以普法强基补短板活动为契机,紧紧围绕提高居民幸福指数,以党建引领,文明助推,扎实做好辖区“七降两升”工作,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问题,全力打造和谐、文明、宜居社区。
来源:云南网
责编:陈鹏
编审:沙兰梅
终审:周健军
关键词: